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建设金融强国需筑牢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价值基石。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简称“青岛交行”)坚持党建引领,在践行“金融为民,金融利民”基础上,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全行员工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成为自觉遵循,探索形成自身文化特质与特色文化,以文化之力、创新之姿、实干之效,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奋力书写精彩的“五篇大文章”。
涵养金融文化 营造风清气正金融环境
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青岛交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内涵,将其融入经营发展全过程,在党建引领、文化融合、学习教育、典型示范、氛围营造和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金融服务注入了文化灵魂。
在青岛交行的文化版图上,坚持党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该行党委把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任务之一,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促、分行上下联动的新格局。
在青岛交行看来,银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内控合规建设,严格遵纪守法,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越监管底线、不踩规章红线、不碰违法违规高压线;建设廉洁金融文化,涵养清风正气,完善廉洁从业规范,严守廉洁自律防线,打造政治过硬、依法合规、初心不改的队伍。
正缘于此,青岛交行将合规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全员合规 价值共创”为主题开展内控合规集中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行长讲内控合规”等活动,分行及各级机构负责人率先垂范,阐释内控合规文化的深刻内涵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自上而下传导“内控优先、合规为本”理念,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导向。持续组织“内控合规大家谈”等活动,鼓励员工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畅谈对合规的理解、分享合规操作经验、剖析潜在风险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培育员工合规自觉和纪律自觉。
青岛交行举办“律师讲坛”等专业讲座,邀请法律、风控领域专家深入解读监管政策与法律边界,提升全员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专业能力和法治素养,为内控合规文化注入坚实的专业内核。搭建“法护权益·护航生活”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围绕分行员工实际需求,联合专业律所,为员工提供专业化法律支持,提升员工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青岛交行围绕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管关注及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热点,按季梳理剖析典型案例,形成不同的专题警示教育材料,制发典型案例通报,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全行员工,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筑牢廉洁干事基石,坚持稳健审慎经营。
守正创新 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融入各项业务发展中,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青岛交行对照“五篇大文章”的总体要求,着力优化金融服务供给结构,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将守正创新的金融实践融入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
科持金融方面,青岛交行以科技金融为战略抓手,通过产品创新、机制优化与生态构建,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发挥交银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加强“投贷债联动”金融模式创新。通过“商行+投行”模式,整合集团内投资、信托、基金等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贷、债、租”综合服务。
截至8月末,青岛交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49.87亿元,较年初新增44.18亿元,增幅21.48%,服务覆盖度显著提升。5家支行更被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科技局联合认定为“科技特色支行”,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
绿色金融方面,青岛交行积极布局“绿色信贷+碳金融”,加强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重点布局“农光互补”“海上风电+”等特色场景,创新落地城阳“渔光互补”项目,实现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标杆性突破。
8月末,青岛交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20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青岛交行将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全行“十四五”时期四大业务战略之一,借助科技力量,构建“标准化产品+集中化运营+数字化风控”的普惠金融经营体系,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扩面降本”,履行在“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稳企业保就业”方面应有的责任。
8月末,青岛交行普惠两增贷款增幅达到27%。
青岛交行还立足青岛农业产业特色与乡村发展需求,从体制机制、信贷支持、定点帮扶、产品供给四大维度精准施策,将金融活水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交行力量”。
截至今年8月末,青岛交行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幅超10%,其中粮食重点领域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幅均超20%,均显著领先各项贷款增幅,以实打实的服务成效,彰显了国有大行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养老金融方面,青岛交行坚持优化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养老产品供给,持续擦亮养老金融品牌。为老年客户开通“绿色通道”和“上门办”服务,优化网点社银适老服务,首家推出灵活就业人员“社银联办”服务,覆盖青岛全区市,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4.46万户;及时向客户宣导政策变化,协同推进托管、账管的年金计划,服务账管企业客户超千户,企业年金托管规模超48亿元。
青岛交行还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青岛交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2.11亿元,较年初增幅超83%。
数字金融方面,青岛交行通过搭建智慧网点、优化手机银行服务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体验。同时,借助开放银行提升资金流转效率,以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客户服务,用数字金融赋能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交行打造了涵盖公积金、社保、医保、税务等政务服务的“交心办”金融服务品牌。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80余项民生业务的自助办理,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结合AI(人工智能)、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机器人的智慧服务新方式。青岛交行打造了国内领先的数字人民币2.5层支付结算体系,并率先在岛城上线数字人民币缴纳保费业务。此外,该行还成功落地了青岛自贸区的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税和代发业务,进一步丰富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坚守“金融为民” 金融温度可触可感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树牢正确义利观,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青岛交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践行“以义取利”的社会责任理念,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用行动惠民生,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精准输送“养分”。
截至目前,青岛交行服务岛城市民495万人,占全市人口近50%,民生客户占分行全部客户近半数。连续11年以当地同业第一的成绩获评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一级行。
为更好支持青岛社保工作,青岛交行不断升级服务模式,首家推出社保制发卡一体机,将原先30天办卡周期压缩至5分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交行系统以及青岛同业均属首创,2025年月均发卡近2万张,目前也是岛城唯一一家实现“快速制卡”网点全覆盖的机构。
青岛交行首推“社保服务不打烊”的社保样板网点,为客户提供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首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社保卡,将外国人工作许可信息加载至社保卡,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助力国际化人才服务。
青岛交行还独家推出灵活就业人员退休“社银联办”服务,提供一站式退休帮办、荣退仪式、养老认证等专属服务,得到了人社部认可。大力支持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4.5万户。首家推出“博士后联名卡”,为来青人才提供安居、创业、消费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提振消费既是事关激活内需新动能、经济发展的宏大课题,也是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现实关切。今年以来,青岛交行主动融入青岛市提振消费八大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积极向消费链的供需两端提供金融支持。
在供给端,围绕岛城头部家电、商超及快消品行业的核心企业,向其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线上贷款产品,累计提供融资超37元,围绕涉农龙头企业,为其上下游小微企业及农户提供了近3亿元授信支持,确保优质消费品的生产供应;
在需求端,青岛交行深首创“交心惠伴”文旅婚恋金融品牌,与文旅局合作设计青岛文旅主题信用卡。针对年轻人、新市民推出优逸白金卡、菁才惠民贷、交享贷、双创贷,满足置业安家、创业、消费升级等需求,积极引入交总行福利季活动,已覆盖超1000个青岛便利店门店。
2025年以来,青岛交行为市民发放综合消费贷款86.41亿元,同比增幅21.21%。
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为新时代金融发展赋能,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青岛交行将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党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立足金融实践,提升专业能力、明确价值导向,持续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交行力量”。
来源: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股票做配资,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